2020年9月23日下午,统计与数学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沙河校区学院楼1号楼102会议室召开“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集体学习与研讨,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会。教工党支部书记梁超、何童、张占利,学生党支部书记刘宣君列席会议。负责联系学院的朱凌云副校长参加会议并总结讲话。会议由党委书记李全敏主持。会上,尹钊老师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主题,从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心得体会三方面带领与会人员深入学习《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尹钊老师表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把对人才“德”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真正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她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具体说明了高校应当怎样培养人。因此,我们要结合学院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学习、贯彻、落实《规定》精神和主要内容。结合学院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定》的具体实施细则(方案),使各项制度要求落地见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尹钊老师结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分享了专业课教师在立德树人中怎样更好的发挥作用。
统计与数学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
朱凌云副校长进行总结
之后,与会成员围绕主题发表了学习感想:
贾尚晖老师表示,《规定》的发布实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切入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通过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让青年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学院要认真领会《规定》和教育部通知精神,正确把握《规定》出台的背景与宗旨要求,准确理解《规定》的原则、制度及条文内涵,在学院教学改革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加强思政课题研究。未来的教学研讨中,我们可以着重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科特点,主动思考在教学环节的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加入具有思政作用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统一,并通过持续思考、不断积累,将思政和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批有全方位影响力的具有中财统数特色的定量分析的核心课程,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双一流”建设工作做出我们的统数贡献。
殷先军老师表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大工程。在今年疫情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但我们也要看到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有才可用、有样可学的局面。从专业教师的角度出发,落实课程思政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授;另一方面作为基础课的教师,在面对全校学生时,也要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课程思政。尹老师在课程中的做法,特别是进行课程调研,掌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收获很大。
薛玉山老师表示,我们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应当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爱校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
边雅静老师结合自身工作谈到,校外有非常多的第二课堂资源,应该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走出去的机会,了解自己专业所学在应用领域的应用去向,同时应鼓励学生们参与更多的跨专业、跨学科的活动,甚至可以提供跨领域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挖掘自己的特质与所长。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长见识,这应该也算是课程思政的一种体现。
侯聪惠老师表示,作为党务工作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引领我们的入党申请学生,扣紧第一粒扣子,端正入党动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成一辈子的事,而不是一时的;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国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攻坚克难一步步奋斗出来的。提醒大家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立德树人,不是一时一人的工作就能促就,应从方方面面共同发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张占利老师表示,通过学习贯彻《规定》,收益颇深。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准不仅仅是专门思政老师要具备的,更是我们广大教师必备的素质,尤其是我们作为基础课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每一堂课,每一次学习!上好每一节课,育好每一个人,负好每一份责任。
何童老师表示,通过深入学习《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在政治理论方面再向上提升,教学工作方面再精致规范,争取在自己工作的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梁超老师表示,今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提到的教学中的方法都很有用。记得在上半年的支部学习中,我们专门找来了黄大年老师的入党志愿书和日记截图。他在志愿书和日记中多次表达了“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远大抱负。他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他的理想。从教多年以来,我发现我们的学生也很有抱负,但缺乏通往理想的规划。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想怎么培育人,是要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魂,找到自己的心,也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将大理想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的路径。
刘宣君老师表示,作为辅导员以及学生党支部书记,我们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专门力量。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不能陷于繁杂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要拓展思政教育途径,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做他们成长成才的助力者,做他们职业生涯规划上的导师和日常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李全敏老师表示,高校做为意识形态主战场的阵地建设非常重要。目前,高校及高校教师已经冲在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且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等,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部在2018年5月已经发布了《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我们也要通过一二课堂的结合,做到“三全育人”。而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当不断学习,具备优秀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来影响我们身边的人,影响我们的学生。
会议最后,朱凌云副校长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专业教师在立德树人的场域里必须站在C位,因为专业教师在学校的人数占比达到80%以上,而学生80%以上的时间是用在专业学习和专业课堂上的。相比而言,专业教师具有开展思政工作的先天优势。而专业教师开展思政工作恰恰就是在课堂之中润物细无声的进行的:从“双11”时告诉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尽孝心,到为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这些看似不是课堂实质性的内容,但都可以实现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应当同向而行,教师可以在教书时通过自身的形象、讲授的内容、课程的设计等实现育人。同时,这也需要依靠教师借助因材施教的方法。朱校长勉励大家,大学是培养社会中引流主流的下一代的地方,希望一课堂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在青年学生的拔节孕穗期给学生一个更好的人生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