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主办、东北财经大学承办的2025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统计与数学学院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建模思维和出色的实践能力,在全国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省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其中多支队伍通过省赛答辩晋级国赛,实现国省双奖荣誉叠加,获奖数量与质量较往年再创新高,充分展现了学院在统计人才培养领域的强劲实力。
本次学院学子获奖作品聚焦社会经济热点与前沿领域,选题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涵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民生保障、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关键领域,部分获奖论文已入选大赛优秀论文汇编,将公开出版发行。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2025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国赛获奖名单
序号 |
作品名称 |
组别 |
奖项 |
姓名 |
1 |
基于社交媒体活动的沿海城市活力识别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
本科生组 |
二等奖 |
李祖宜 |
2 |
在线更新算法驱动的城市交通状态实时预测研究:以北京市六城区为例 |
研究生组 |
二等奖 |
白歆语 孟康 段诗琪 |
3 |
基于消费者对低价产品包容心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北京市内饮品行业为例 |
本科生组 |
三等奖 |
李卓阳 李沛璋 |
4 |
基于人工智能在视频推荐中的应用研究—以bilibili为例 |
本科生组 |
三等奖 |
罗新杰 陈子杰 庞智函 |
5 |
老龄化与人工智能交互作用下的产业结构升级测度及影响机制研究 |
本科生组 |
三等奖 |
刘陶霏 叶展硕 史可昕 |
6 |
新闻文本共现网络与股价关联及其预测应用 |
研究生组 |
三等奖 |
郭旭洋 戴宗良 西彦婷 |
7 |
地铁站域共享单车配置问题研究——基于骑行特征与环境属性的双重角度 |
研究生组 |
三等奖 |
杨文卉 杨如悦 刘家浩 |
8 |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何以赋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发展?——基于渐进式DID模型的政策效应评估 |
研究生组 |
三等奖 |
王瑞琪 王艺瑾 吴歆诺 |
9 |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分析 |
研究生组 |
三等奖 |
陈芳 安坤呈 王涵 |
10 |
基于RDP框架的全国碳排放权价格研究 |
研究生组 |
三等奖 |
邵琦惠 巩庚辰 高雅 |
11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企业韧性统计测度 |
研究生组 |
三等奖 |
程梦依 雷伊萌 杨翰奇 |
12 |
全球碳市场与金融风险联动:基于动态溢出与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跨国研究 |
研究生组 |
三等奖 |
黄明贺 王山 |
13 |
数字化赋能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评估与建设路径研究 |
研究生组 |
三等奖 |
王一璇 杨金寰 刘子言 |

作为国内统计领域权威性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学科竞赛之一,本届大赛以“统计创新应用数据引领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国各高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数千支队伍同台竞技。赛事分为校赛、省赛、国赛三个层级,遵循“10%、20%、70%”的国赛获奖比例和“10%、20%、30%”的省赛获奖比例严格评审,入围国赛的队伍自动获评省赛一等奖,凸显了奖项的含金量与竞争的激烈程度。大赛要求参赛队伍围绕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自主选题,运用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开展原创性研究,既考验选手的理论应用能力,更注重创新思维与实践价值的综合考量。
为备战本次大赛,统计与数学学院高度重视,提前谋划,构建了“选拔-培育-冲刺”全流程备赛体系。学院成立了由资深教授、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团队,制定“选题论证-模型构建-论文打磨-模拟答辩”四阶段培育方案,针对参赛学子开展一对一精准辅导。从3月的主题解读培训到4月的论文查重优化,从5月的校赛选拔到6月的国赛通讯评审,指导教师全程跟进,帮助学子攻克数据挖掘、算法优化、逻辑梳理等关键难题。参赛学子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凭借严谨的研究态度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在众多作品中崭露头角。
此次获奖的佳绩,是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育人”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成果。近年来,统计与数学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将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紧密结合,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入行业真实数据案例、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等方式,着力提升学生的统计建模能力与创新实践素养。指导教师团队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在赛事指导中既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思维方法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为学子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统计与数学学院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科竞赛培育机制,鼓励更多学子投身统计创新实践,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展现青春担当,为培养更多复合型统计人才贡献学院力量。
撰稿人:苑欣彤
审稿人:邓 露